北京的堵车问题“举世闻名”,网友曾一度戏称首都为“首堵”。“治堵”成为北京市的心头之患。“要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核心是发展轨道交通和限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2014年2月,一份由北京市委统战部报送、题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及建议》的《建言专报》被递交给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这份千字左右的“专报”引起了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示给有关部门研究。这份“专报”的起草者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北京市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
把“满天星”汇聚成“一团火”
2013年5月,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立,这是由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组建,为无党派人士搭建的议政建言新平台。小组首批成员有30多名,涉及经济、教育、医疗、文化、法律、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均为市委统战部联系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部分理事为核心。小组下设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并非相关单位的无党派领导干部,而是各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国家文化发展问题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小牧负责文化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负责交通研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负责城市管理研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负责首都城市定位研究,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鲁哈达负责社会建设管理研究,国务院参事、中央财大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负责税制改革研究。
“无党派人士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显著优势,但是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往往局限于个人或少数人,议政建言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个人水平,群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开让说,“建言献策小组能够有效组织无党派人士发挥群体作用,围绕市委命题,找准建言献策的切入点,促进发展的对接点和推动改革的着力点,提升议政建言质量。”
为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建言献策中的集团优势和群体效应,北京市委统战部还将部机关党外知识分子处作为联络服务办公室,加强对该平台的支持,并特邀部分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党外局级干部担任顾问,加强与小组成员互动。为保证对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有反馈,建言献策小组提交的成果,汇总至联络办公室后,将通过信息、专报或直接呈递等多种方式,反映给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联络小组办公室也会反馈到小组或组员个人,并对反馈意见作出详细说明。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建言献策小组的生命。”周开让介绍说,北京市委统战部既为各小组开展调研积极创造条件和便利,又注重整合大家的力量,把“众思”化为“大智”,力求提出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重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言献策小组的成立,目的就是要把无党派人士个性化的、“零敲碎打”的参政议政行为组织化、常态化,把无党派人士这一散布在各领域、各单位的“满天星”,汇聚成共同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团火”,实现聚散有序、人人出彩。
“无党派人士地位在提高”
建言献策的题目从哪里来?市委命题是主要渠道。“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是2013年北京市委给无党派人士出的一个“命题作文”。接题后,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唐晓青亲自组织“盘活北京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专题调研组,召集法律、生态、旅游、民政、医卫等领域30多位无党派人士,深入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地农村展开密集调研。“政策障碍如何突破?”“如何保护农民权益?”调研组深入了解农村农民闲置资产的现状,重点调研盘活农民闲置资产的途径和方式,围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今年2月,凝聚调研小组全体成员智慧和心血的《关于盘活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如今,此项内容已经列入2014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
2013年,在北京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党外人士帮助解决的11个问题中,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承担了其中的6个研究课题,涉及文化、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化、社会建设以及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
操着一口山西口音的连玉明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也是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作为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员,2013年,连玉明领衔承担了《如何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问题》研究,并提供了多条有价值的建议。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一个民间组织,是国家批准的非政府、非盈利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实际上就是一个民间智库。能让我这样一个体制外的无党派人士担任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这充分说明北京对党外人士特别是无党派人士的使用力度有多大!”连玉明感慨地说。
“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无党派人士这些年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提高,特别是给了我们更多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社会的机会。”刘桓说。2013年,刘桓自己选了一个题目——《营改增对北京地方财政收入支出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在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果无党派人士想要有所作为,渠道是畅通的。”
首都无党派人士队伍中专家、名家、大家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矿。通过成立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建言献策主体由“单兵”向“集团”转变,统战部门作用由“点”上引导向全面保障转变,工作目标由重成果向成果与人才并重转变。
“建言献策小组在实现成果多元转化运用的同时,也实现了发现人才的目标。建言献策小组既有研究和活动,也有研究和活动的策划、组织,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新载体。”周开让说。
从“真心尊重”到“真心开放”
“以前,无党派人士最苦恼的就是渠道问题。成立建言献策小组这种形式很好,这是我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很重要的平台和渠道,因为无党派人士本身没有组织,基本上都是以个人的身份来做一些事情,比较‘势单力孤’,现在市委统战部给大家穿针引线,而且形成这个小组,这确实是一种创新。”郭继孚是《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及建议》的牵头人,作为交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参加小组研究,他既感受到平台渠道的作用,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这个小组,我们可以按照大家的兴趣聚在一起,畅所欲言,通过不断探讨,不断碰撞,为党和政府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
“随着中共中央对无党派人士的重视,无党派人士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扩展,除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成部分之外,越来越多的是在发挥一种智库作用。”连玉明说,“无党派人士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研究一些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来为政府建言献策;二是比较接地气、不走形式。无党派人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新型智库的民间力量,他代表的是公众的声音,这种声音更客观、更真实、更独立。”
“统战系统的氛围让我感觉很舒服。”作为无党派人士,唐晓青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委统战部门对党外人士的充分尊重,“统战系统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个个体,真心实意希望我们党外人士能够在参政议政上起作用。”“一开始,我不从政,当时只是做我的教授。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环境,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可能什么也不说,也没有这个兴趣。”唐晓青说,“但在这个环境激发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去关心社会的发展,都提供正能量,这将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对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开放性。”连玉明表示,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在党内搞民主,把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思想集中起来,更要网罗党外优秀的人才、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如果能够把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大量精英集中起来,汲取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把“满天星”汇聚成“一团火”
2013年5月,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立,这是由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组建,为无党派人士搭建的议政建言新平台。小组首批成员有30多名,涉及经济、教育、医疗、文化、法律、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均为市委统战部联系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部分理事为核心。小组下设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并非相关单位的无党派领导干部,而是各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国家文化发展问题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小牧负责文化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负责交通研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负责城市管理研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负责首都城市定位研究,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鲁哈达负责社会建设管理研究,国务院参事、中央财大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负责税制改革研究。
“无党派人士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显著优势,但是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往往局限于个人或少数人,议政建言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个人水平,群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开让说,“建言献策小组能够有效组织无党派人士发挥群体作用,围绕市委命题,找准建言献策的切入点,促进发展的对接点和推动改革的着力点,提升议政建言质量。”
为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建言献策中的集团优势和群体效应,北京市委统战部还将部机关党外知识分子处作为联络服务办公室,加强对该平台的支持,并特邀部分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党外局级干部担任顾问,加强与小组成员互动。为保证对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有反馈,建言献策小组提交的成果,汇总至联络办公室后,将通过信息、专报或直接呈递等多种方式,反映给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联络小组办公室也会反馈到小组或组员个人,并对反馈意见作出详细说明。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建言献策小组的生命。”周开让介绍说,北京市委统战部既为各小组开展调研积极创造条件和便利,又注重整合大家的力量,把“众思”化为“大智”,力求提出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重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言献策小组的成立,目的就是要把无党派人士个性化的、“零敲碎打”的参政议政行为组织化、常态化,把无党派人士这一散布在各领域、各单位的“满天星”,汇聚成共同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团火”,实现聚散有序、人人出彩。
“无党派人士地位在提高”
建言献策的题目从哪里来?市委命题是主要渠道。“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是2013年北京市委给无党派人士出的一个“命题作文”。接题后,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唐晓青亲自组织“盘活北京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专题调研组,召集法律、生态、旅游、民政、医卫等领域30多位无党派人士,深入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地农村展开密集调研。“政策障碍如何突破?”“如何保护农民权益?”调研组深入了解农村农民闲置资产的现状,重点调研盘活农民闲置资产的途径和方式,围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今年2月,凝聚调研小组全体成员智慧和心血的《关于盘活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如今,此项内容已经列入2014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
2013年,在北京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党外人士帮助解决的11个问题中,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承担了其中的6个研究课题,涉及文化、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化、社会建设以及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
操着一口山西口音的连玉明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也是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作为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员,2013年,连玉明领衔承担了《如何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问题》研究,并提供了多条有价值的建议。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一个民间组织,是国家批准的非政府、非盈利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实际上就是一个民间智库。能让我这样一个体制外的无党派人士担任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这充分说明北京对党外人士特别是无党派人士的使用力度有多大!”连玉明感慨地说。
“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无党派人士这些年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提高,特别是给了我们更多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社会的机会。”刘桓说。2013年,刘桓自己选了一个题目——《营改增对北京地方财政收入支出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在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果无党派人士想要有所作为,渠道是畅通的。”
首都无党派人士队伍中专家、名家、大家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矿。通过成立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建言献策主体由“单兵”向“集团”转变,统战部门作用由“点”上引导向全面保障转变,工作目标由重成果向成果与人才并重转变。
“建言献策小组在实现成果多元转化运用的同时,也实现了发现人才的目标。建言献策小组既有研究和活动,也有研究和活动的策划、组织,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新载体。”周开让说。
从“真心尊重”到“真心开放”
“以前,无党派人士最苦恼的就是渠道问题。成立建言献策小组这种形式很好,这是我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很重要的平台和渠道,因为无党派人士本身没有组织,基本上都是以个人的身份来做一些事情,比较‘势单力孤’,现在市委统战部给大家穿针引线,而且形成这个小组,这确实是一种创新。”郭继孚是《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及建议》的牵头人,作为交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参加小组研究,他既感受到平台渠道的作用,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这个小组,我们可以按照大家的兴趣聚在一起,畅所欲言,通过不断探讨,不断碰撞,为党和政府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
“随着中共中央对无党派人士的重视,无党派人士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扩展,除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成部分之外,越来越多的是在发挥一种智库作用。”连玉明说,“无党派人士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研究一些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来为政府建言献策;二是比较接地气、不走形式。无党派人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新型智库的民间力量,他代表的是公众的声音,这种声音更客观、更真实、更独立。”
“统战系统的氛围让我感觉很舒服。”作为无党派人士,唐晓青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委统战部门对党外人士的充分尊重,“统战系统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个个体,真心实意希望我们党外人士能够在参政议政上起作用。”“一开始,我不从政,当时只是做我的教授。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环境,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可能什么也不说,也没有这个兴趣。”唐晓青说,“但在这个环境激发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去关心社会的发展,都提供正能量,这将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对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开放性。”连玉明表示,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在党内搞民主,把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思想集中起来,更要网罗党外优秀的人才、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如果能够把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大量精英集中起来,汲取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